18.3%!中國一季度GDP公布,增速創50年來新高!接下來物價、全年經濟怎么走?
來源: 葡京科服 時間: 2021-04-19
?中國經濟迎開門紅。
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
18.3%的增速,創下了自197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1970年,中國經濟曾達到19.3%的高速增長,此后中國經濟累計增速有54個季度達到兩位數,直到2011年左右放緩至個位數左右的速度。
因中國經濟復蘇態勢向好,國際組織近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世界銀行分別于今年1月、4月連連上調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8.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給出了8.4%的高預期值,充分彰顯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基于中國經濟的貢獻,世行在近日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表示,2021年本地區約一半國家預計是負增長,但由于中國的快速增長,區域總體增速預計將從2020年的約1.3%提高到2021年的7.6%。
一季度哪些經濟數據值得重點關注,干貨都在圖里:
中國一季度增速或領跑全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GDP達到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縱覽全球經濟表現,雖然目前全球多數經濟體還尚未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但從經濟復蘇的程度看,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仍有望領跑全球。
除中國外,越南是目前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復蘇最強勁的國家。越南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僅同比實際增長4.48%,雖然比上年同期(3.68%)更高,但卻低于之前設定的增長目標。
越南統計局分析稱,從1月底到3月初,Covid-19流行病在某些地區發展復雜,對該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包括樓市、股市)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使得工業、消費等多項產業增速低于之前預估的水平。
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元區,因來勢兇猛的第三波疫情,目前經濟仍處于低迷狀態。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預測,一季度法國經濟增長率僅為1%。
此外,根據路透在2月8日-11日對大約70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預計英國一季度GDP萎縮3.0%,萎縮幅度為上月預測1.4%的兩倍多。
綜合來看,最有可能與中國經濟增速相媲美的主要經濟體,是美國。在非常規的大規模寬松政策支持下,美國經濟正穩步復蘇。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預測模型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增速可能達到10%。
為什么能深“V”反轉?
在2020年一季度被新冠肺炎疫情砸出“深坑”后,中國經濟奇跡般走出了從-6.8%到今年一季度18.3%的深“V"曲線。
要知道,在2020年前2月經濟數據發布之際,市場情緒急劇惡化,認為疫情對經濟沖擊肯定要比2009年金融海嘯更嚴重。因為前2月投資、消費的降幅都在20%以上。一時,“悲觀論”、經濟增速下降“過于真實論”甚囂塵上。
但隨著復工復產力度的加大,中國經濟逐季走高,當季增速走出6.8%、3.2%、4.9%、6.5%的上揚曲線。直到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達到18.3%,再創歷史新高。
為什么能做到?這其中,既有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的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剔除低基數因素,一季度GDP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
分項指標中:
-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6.8%;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9%,兩年平均增長4.2%;
-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2.9%;
-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9.2%,兩年平均增速也接近10%;
雖然主要經濟指標,兩年平均下來從兩位數降到一位數,但都保持了正增長,尤其是吸金能力更強的進出口尤為搶眼。
除此以外,經濟因素和政策因素是中國經濟強勢復蘇的主要動能。
這從環比增速可窺得個中趨勢:比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1.86%,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2.06%,顯示出經濟逐步恢復的進程。
“總體上看,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開局良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4月16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經濟恢復的態勢在持續,積極的因素在累積增多。
消費超預期
上半年GDP或恢復常態
數據一發布,最令外界驚喜的指標還是消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同比增長33.9%,是主要經濟指標中增速最高、改善幅度最大的。
而去年同期,消費曾驟降19%,是疫情重創最深的領域。
從受傷最深,到改善最顯著,是什么帶來消費的超預期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分析稱,消費表現出30%的高增長,既有低基數的因素,也有消費環境持續改善帶來居民信心的增強,居民收入的回升帶來消費能力穩步提升,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的帶動,帶來重要商品銷售增長的原因。
眾所周知,受疫情階段性反彈影響,消費一直都是局部復蘇,餐飲、娛樂業此前一直表現低迷。但“就地過年”的政策,使得1-2月的消費復蘇在類別上出現了分化。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稱,隨著國內疫情反彈的進一步好轉以及全國性疫苗注射的深入普及,消費復蘇將由分化走向全面展開。
不過,相對于去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恢復的工業生產領域,消費、投資等需求側的恢復仍在復蘇過程中。比如,制造業投資增速兩年平均下降2%,也就意味著目前制造業投資的水平相當于疫情前的96%左右。
業內專家預計,一季度GDP的沖高,有低基數引致的短期因素。二季度之后,隨著經濟復蘇的進一步推進和基數的逐季恢復,GDP增速也將逐季放緩,但二季度仍可能達到二位數增長。
粵開證券:建議關注中上游順周期行業
和海南等主題投資機會
對于這份成績單,粵開證券認為,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基本符合預期。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經濟短期休克停擺、居民收入大幅削減疊加出行限制等因素對內需和外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2021年經濟把握兩條主線:一是內外需提振,經濟增長逐漸回歸內生增長軌道;二是財政、貨幣政策靈活、緩慢、有序回歸常態。
受去年低基數的影響,一季度經濟增速創21世紀歷史新高。隨著刺激政策效用退消后,總需求回到內生增長軌道,內外需求的原有困境疊加疫情對于全球總需求可能存在的永久性沖擊,總需求增速放緩,且存在增速中樞下移的可能。
預計下半年的增速放緩,逐步回歸到5-6%左右的增速區間,預計全年實現8-10%的增長。
一季度我國經濟開局良好,整體處于持續穩定恢復階段,中上游順周期行業受益于量價齊升,新能源汽車、光伏、TMT等行業也維持高景氣。
建議關注景氣向上的中上游順周期、軍工上游、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產業鏈等,同時關注政策利好的智能制造、海南、碳中和等主題投資機會。
談物價、就業、市場主體減負……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回應這些熱點問題
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當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就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談人口問題:力爭早日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
劉愛華:目前社會各界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都非常關注,我們也希望讓大家在第一時間獲取更多關于人口普查的數據。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多的資料,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準備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發布信息的基礎上,增加發布更多更細的信息,同時大量增加普查公報。
為此,人口普查發布前的準備工作也相應有所增加,下一步我們會加快工作進度,力爭早日向社會公布人口普查的最終結果。
談物價走勢:豬肉價格持續下行的基礎是有的
劉愛華:目前,在各地保供穩價各項措施的作用下,生豬產能得到了顯著恢復。生豬存欄在一季度末同比增長29.5%,生豬存欄連續六個季度都是環比增長,生豬產能恢復比較迅速。從這個角度來講,豬肉價格持續下行的基礎是有的。
另外一方面,糧食價格最近也比較穩定。今年以來糧食生產形勢比較好,冬小麥苗情是略好于往年水平的,從這方面來講,糧食安全也是有保障的。所以,不管是從豬肉價格還是從糧食價格來看,CPI上漲的壓力不大。
談一季度就業情況:目前就業形勢穩定,結構性矛盾有所顯現
劉愛華:從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5.4%,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3月份當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3%,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從調查失業率數據來判斷的話,目前就業形勢是比較穩定的。今年全年的就業總量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同時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結構性矛盾也有所顯現。
首先是總量壓力仍然存在。一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數量1.7億多人,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246萬人。
另外,結構性矛盾也同時存在。在一些調研中,很多企業反映,一線的普工難招,高技能人才難招,技術工人難招,這些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也已經開始出現。
下一階段,隨著經濟持續恢復,我們要繼續強化就業優先的政策,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通過保障就業服務,拓展市場化、社會化的就業渠道,逐步解決就業領域面臨的問題。
談市場主體減負:要繼續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
劉愛華:未來看,今年政府工作中提到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急轉彎,都表達了這樣一種態度,目前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不能減,要繼續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
(綜合自騰訊財經、中國網、第一財經)
免責申明:
1.本網站信息均來源于市場公開資料,葡京科服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實時性或正確性。
2.本網站信息中署名"葡京科服"的文章,以及圖片和音視頻資料,葡京科服保留所有版權。如需轉載請與葡京科服聯系。
3.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或機構的作品,并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